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頸椎-----呼吸關肩頸酸痛啥鳥事?

呼吸關肩頸酸痛啥鳥事?

在一般的情形下呼吸對我們來說都是沒有察覺到任何肌肉用力的動作但是在某些狀況下例如劇烈運動氣喘發作慢性肺阻塞COPD)等呼吸方式錯誤的人身上,特定上半身以及頸部方面的肌肉就需要額外的用力來達成吸氣的動作了(一般來說主要的吸氣肌是橫膈、斜角肌、肋間肌)。


正常來說,在吸氣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將胸腔的容積增大,造成胸腔內產生負壓的現象,如此一來,體外的空氣才會循著壓力較小的呼吸道中流入。因此這些幫助吸氣的肌肉,其收縮的目的就是在增加胸廓上下徑、前後徑的距離。

一個強力的吸氣會包含下列肌肉的共同收縮:

1)首先提到的胸鎖乳突肌....


在必須用力且快速的呼吸下,這塊肌肉必須做出強而有力的收縮,藉由將胸骨上抬來增加胸腔的前後徑。若是吸氣次數過多過快,則會造成胸鎖乳突肌過度使用,而在前頸部、耳後、前額處有緊繃不適感。所以我們在呼吸短促的患者(例如肺癌、慢性肺阻塞、過度換氣)身上,常會見到其頸部前側都會有肌肉過度強烈收縮的現象!


2)第二個是前、中、後斜角肌....


這三條肌肉也是將胸骨與第一二肋骨上抬來增將胸腔容積。在短促的吸氣過程中,在前外側的頸部該組肌肉群會相當的明顯。因此學習正確的腹式呼吸對於解除斜角肌過度使用的問題則是第一要務!


3)第三個是胸大肌....


同樣的,胸大肌在強烈吸氣的過程中,也是扮演將肋骨胸骨往上拉,以增加胸腔前後徑容積的角色。但是由於胸大肌是相當強有力的肌肉,所以比較不會有過度使用的問題。


4)第四個是肋間肌....

淺層的外肋間肌與深層的內肋間肌也是扮演提高肋骨幹與胸骨的功能。


5)第五個是橫膈....


這是一塊相當大且有利的肌肉!大約有78成的吸氣都靠它完成。橫膈收縮時會下降而增加胸腔的上下徑。


6)第六個是闊背肌....


位於後外側的闊背肌,由於有附著點在最下方的三四根肋骨,所以也有提昇肋骨架的功能。


7)第七個是後方的後上鋸肌....


它是藉由拉高25肋骨來增加胸腔容積。

8)第八個是後下鋸肌....


該條肌肉可以下拉固定住較下方的肋骨以增大上下徑。


9)第九個是豎脊肌....


豎脊肌可以讓胸椎伸展,並且讓肋骨架有最大的擴展空間。


10)第十個是腰方肌....


腰方肌收縮會固定住第12肋,使肋骨架在被上提時有一個向下的對抗拉力。


由此看來,若是我們的呼吸方式是完美的腹式呼吸,那在劇烈運動等強烈吸氣的狀況下,將由橫膈等大且強有力的肌肉執行,那將是有效率且省力的動作。



所以我們在面對一個長期肩頸酸痛的患者時,除了要注意到姿勢與情緒方面的影響,患者是否有一正確且不短促的吸氣方式也是我們應該評估的重點!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腰椎---你是酥腰還是爛肚呢?

               
你是酥腰還是爛肚呢?


在腰痛的患者身上我們常會發現一個現象腰椎的弧度過大如同孕婦或過小俗稱酥腰),而且治療師常常會一再強調正常曲度的重要性!然而腰痛與腰椎弧度有何關連?又正常的腰椎弧度應該是多少呢?以下我們將要來簡略的探討一下!

在自然界的四足動物中,他們的脊椎猶如房子結構中的樑,其所遭受的垂直壓力是不大的,所以脊椎的弧度對其而言重要性相對來的少,而且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機率也很少。然而人類是直立性的動物,脊椎所承受的縱向分力很大,所以一個完美的弧度,其所帶來的緩衝能力與前後的重量比(如同超跑相當強調的車身前後重量比)就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了!

人的一生中從要開始學習站起來的那一刻(大概是出生後912個月)就開始發展腰椎弧度了,因為這弧度可以讓我們站的更直立(大約出生18個月時發展完全)。

最完美的腰椎弧度是橢圓形的一部分(頸椎是63.2度的圓弧),如同將一顆橄欖球直立靠在腰部。這個弧度的尖端在腰椎第3和第4節之間的椎間盤位置。

如果在X光片側面照中作圖(分別沿著第一腰椎椎體上緣與薦椎上緣拉出兩條延長線,接著分別畫出這兩條延長線的垂直線),則這兩條垂直線的交角約是35度。

而薦椎上緣的延長線與水平面的的交角(Sacral base angle又稱Ferguson’angle)約是40度左右。




由於骨盆的位置會直接影響腰椎的弧度...

骨盆前傾>>Sacral base angle增加>>腰椎弧度增加>>小面關節受力大增
骨盆後傾>>Sacral base angle減少>>腰椎弧度降低>>腰椎間盤受力增加
(正常腰椎的承受力13由小面關節承擔23由椎間盤承擔)。

那什麼因素影響腰椎的弧度呢?答案是腰大肌(或髂腰肌)的張力!

當髂腰肌收縮或是過緊時,會造成骨盆前傾,使得腰椎弧度增加,因此小面關節過度擠壓,而且椎間盤的壓力也會大增(可參閱髂腰肌一文)!




另外一提的是,正常的脊椎有4個弧度(頸腰椎向前凸,胸薦椎向後凸),而椎間盤的壓力與脊椎弧度的個數有關>>椎間盤壓力反比於弧度個數的平方加1(例如坐下時腰椎弧度消失了,則坐著時椎盤壓力是站著的4X4+1比上3X3+11710=1.7倍的壓力)。

因此對於腰椎弧度過大的患者,我們思考的重點要放在髂腰肌與豎脊肌是否會過緊?腹肌與臀大肌是否無力,而且腱後肌是否會因臀大肌無力而被過度徵召?

反之,弧度過小的患者,則要檢查是否有髂腰肌與豎脊肌無力的情形!



弧度過大的患者,通常有過度翹臀、凸腹、背部正中間形成深溝、腰部後方褶痕過深的外觀。疼痛的範圍以腰部為主。剛躺下時常主訴腰快斷掉的感覺,而且腰部有空洞感,大腿後側常有緊繃感。

弧度過小的患者,則常會有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的症狀。其臀部常有下垂平坦的外觀,也常伴有頭部過度前移,造成肩頸筋膜炎的現象。

人類自從有文明以來,肌耐力便不斷的下降,再加上久坐使用現代用品,所以脊椎(尤其是頸椎與腰椎)的弧度愈趨向不正常,因此才衍生出各種的脊椎疾患!




所以維持正常的腰椎弧度,對於避免腰椎疾患是有直接的關聯。所以對於腰痛的患者,首要去檢查骨盆周遭肌肉的肌力與柔軟度才是上策!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腰椎--你認識腰方肌嗎?


 你認識腰方肌嗎?

下背痛的成因中扣除小面關節退化椎間盤硬膜痛與腎臟輸尿管結石等內臟轉移痛的因素肌肉扭傷或張力過高所引起的轉移痛所佔的比例也不少尤以腰方肌與臀中肌為甚在此僅先簡介腰方肌的部份

腰方肌起始於腸骨脊與髂腰韌帶中止於第12中間與腰椎橫突都有連結。腰方肌位於豎脊肌與很厚的胸腰筋膜底下,所以比較難被觸診到。單側收縮時會使腰椎產生向同側側彎兩邊同時收縮則會產生腰椎伸展的動作所以它有固定腰部的功能(例如左手提重物,則右邊的腰方肌會收縮用力)。



腰方肌受傷時我們通常會感到一陣銳利的刺痛感有時候我們長期在較低的洗碗槽工作背負很重的側背包長久坐在偏軟的沙發中跑在不平坦的草地上騎馬、長短腳、從嬰兒床中抱起小嬰兒這些都是容易造成腰方肌拉傷的動作

由於腰方肌有固定腰部的功能,所以當臀中肌(髖外展肌)無力時,常常會過度徵召腰方肌幫忙。所以這類的患者要先測試臀中肌的功能(請患者站著,待側大腿做出髖外展的動作,在外展20度前骨盆不能有提高即pelvis hike的動作)。若是臀中肌有肌力不足的現象,則除了要按摩伸展腰方肌以外,更要強化臀中肌的肌力。




腰方肌除了在肌肉本身有機痛點以外,轉移痛的範圍可能涵蓋整個下腰兩側、股骨大轉子、臀部、薦髂關節處、鼠蹊部、甚至陰囊睪丸的地方,所以他也常常是下背痛的成因之一。



腰方肌的疼痛方式,在腰部不動的時候通常是深層的鈍痛,很像腰兩側鎖上鋼板一樣的緊繃感。但是在腰部用力(例如起床或站立身體前傾的動作)或是前彎的時候,則有時會有抽痛如刀割的感覺。

所以患者在腰部前彎到對側時角度可能會受限,上樓梯抬腿或睡覺翻身時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患者在行走時,可以建議他雙手用力叉腰(向內的力道可以固定住腰方肌;向下的力道幫助上半身的重量轉移到髖關節)以避免腰方肌出力。

腰方肌緊繃或痙攣時,可能會造成一些外觀上的現象。例如患者放輕鬆趴著時,患側的下肢會被拉向頭頂(感覺患側下肢比較短,或是患側骨盆升高了)。站立時可能出現脊柱側彎(彎向患側)。而且側彎向好邊與旋轉到患側的角度都會變小。  

腰方肌的自我伸展方法(以右側腰方肌為例)---患者正躺在床上,雙手放在頭後方(以便拉高肋骨端的終止端),將雙膝屈起並且把左小腿跨在右大腿上。在患者呼氣的同時,利用左腿的重量緩慢的將右膝壓向左下方。




腰方肌如有肌力不足的現象,可藉由自助抬高骨盆的運動來加以強化!





簡而言之,腰方肌緊繃常是下被痛的原因之一,它也是影響骨盆高低與腰椎弧度的重要因素!由於厚實的脊柱旁肌肉覆蓋其上,所以患者不易自我觸摸,通常還是需要藉由治療師的幫忙。另外還需要額外檢測臀中肌的功能是否正常,再加上自我伸展、與肌力訓練,如此一來,才可以避免腰方肌一再造成下背痛之苦。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手腕---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的兩三事

關於腕隧道症候群的兩三事

在公司從事秘書工作的張小姐最近因老闆交辦的報表工作激增每天坐在電腦桌的時間都超過12小時張小姐除了覺得肩頸異常酸痛之外最近早上起床時整個手指頭也都覺得脹脹緊緊的偶爾逛街時包包提久了手指末端還會有麻麻像電到的感覺






起初張小姐到復健科就診時以為是頸椎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根壓迫的問題所以接受了熱敷牽引電療的治療一陣子肩頸酸痛的問題改善了一些不料手指脹麻的情形卻日益嚴重甚至偶爾還會麻醒

患者來到本中心後,我們聽完張小姐的病史後首先檢查她頸椎的部份發現當頸椎擺在前彎加旋轉的角度時會有明顯的緊繃感;伸展加旋轉的角度時患者表示頸椎的後兩側都會有卡住刺刺的感覺但是這些角度都不會讓手指麻麻的現象加重。所以初步排除頸椎壓迫神經根的可能性!

接著再請患者手背對手背靠著讓手腕呈現90度的擺位30秒鐘不過只經過不到10秒鐘張小姐隨即表示手指頭漸漸緊緊麻麻的了而且放開後症狀就減緩了



之後我們再拿反射鎚輕敲她的手腕掌面她表示會有一陣陣的麻木感


因此評估結果是張小姐不只有頸椎方面的問題(此案例是C5兩側小面關節症候群與兩側上斜方肌肌筋膜炎)她也罹患了右側的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壓迫)

其實在臨床上手部麻木的患者有時不僅僅是頸椎壓迫神經根的現象常常發現患者是頸椎合併腕隧道症候群(Double crusch syndrome兩處壓迫症候群)此時就須針對兩處病灶分別處理下列就針對兩種病灶的不同表現加以區別

A)頸椎部位所引起的神經根症狀通常

1轉到某個角度或是由頭頂垂直往下壓時會有手麻的症狀
2有時將手舉高會緩和些;手垂下時較嚴重
3麻木的區域有可能包含手部以及手臂肩膀頸部等部分
4晚上平躺睡覺時會比較減輕
5有時會有時間的累積性(早上比較好,越晚越嚴重)。
6)嚴重者可能合併肩膀或上臂、前臂的肌肉萎縮。
7)肌電圖測試異常。
8)治療以牽引、整脊術、肌肉伸展、自我關節活動為主,少部分的人才需接受手術治療。
9)一般而言症狀可能包括麻、刺、深層痛、灼熱感、無力感,嚴重者冷熱覺受影響。

B)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壓迫)的表現則是:

1)頸部活動角度正常,但是手腕擺在對掌90度、或是手背對手背的姿勢下容易麻(例如用手撐著頭、騎機車)。
2)手腕甩一甩會暫時比較減緩。
3)麻的部位只涵蓋手掌、以及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靠近大拇指的一半部位。
4)晚上睡覺通常較嚴重,甚至麻醒。
5)手部活動時比靜止不動時症狀輕微。
6)嚴重者大魚際肌(大拇指球)萎縮




7)神經傳導速率檢查數值降低。


8)治療以超音波、神經鬆動術、筋膜放鬆術、局部注射為主,



14的人需要開刀將橫韌帶放鬆以及沾粘部位剝除。





9)症狀通常就是麻、刺、脹、緊繃感,而且一般來說,麻的不舒服感比頸椎壓迫神經根來得嚴重。
10)時常手部的精細動作變差(手指笨拙感,例如穿針引線、解扭扣)。
11)有可能合併手指冰冷。
12)輕敲手腕掌面時手指頭會有麻麻的感覺。

因此我們對於手部有麻感的患者,除了首要先檢查頸椎的問題,更應要接著懷疑是否有周邊神經病變、或是血管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