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頸椎&腰椎--屈曲牽引床(Flexion_Distraction Table)的優缺點


屈曲牽引床的優缺點(Flexion_Distraction Table)

 一般來說,若是我們的頸腰椎有神經壓迫的症狀,到了醫院診所的物理治療部門,我們接受到的常規儀器治療就是頸腰椎牽引、熱敷、電療。
但是常會碰到幾個問題:
(1)例如急性期的患者拉完似乎都會比較痛,而且腰椎牽引似乎無法比較精準的拉開特定哪一節?
(2)另外是如果患者的顳顎關節有問題,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替代傳統的頸椎牽引呢?
(3)孕婦若是因為突然體重暴增造成的小面關節擠壓、或是椎節盤突出,有無徒手治療以外的解決方式呢?
我想這些都是我們物理治療師可以多方面想想的!

 

關於屈曲牽引床(Flexion_Distraction Table)

 
屈曲-牽引床(Flexion-distraction tableu.又稱電動整脊床)是脊醫師們常用的一種設備,它有幾個功能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如上圖,患者輕握上方握桿可產生一個對抗力(counter-force),所以當最下面的那片墊子往下擺動時,可以在腰部產生一個屈曲-牽引的動作,使得後縱韌帶(PLL)被拉緊,繼而產生一個向腹側的推力,並且可以增大椎間關節的負壓,這些都是有助於椎間盤的復位。

再者,物理治療師可藉由治療手掌跟放在要復位的下一節脊突上,手指向尾端(例如要拉開L4-5節則放在L5的脊突上)或是掌跟固定上一節的脊突,這樣就可以達到單節精準的目的了!

拉力的時間及速度都可由下方旋扭設定,猶如牽引床的on-off時間。拉力的大小取決於最下面那片的向下擺動幅度。所以它比一般牽引床可提供較為動態且客製化的拉力(如下圖)。



另外,在椎間盤老化脫水的患者來說,它提供的動態拉力猶如幫椎間盤做拉-放動作,所以對於椎間盤的營養供應(nutrition)是有幫助的。如最上一張圖中箭頭所指的地方,他可藉由上面兩片墊子的左右位移,來達成腰椎側彎的目的。甚至還可以藉由最下面那片墊子來來達到腰椎旋轉的方向(如左圖)。

所以我們也可以藉由屈曲+側彎+同側旋轉來達成讓對側小面關節打開(open)的目地!反之,若是病人採正面向上的姿勢,就可以藉由伸展+側彎+同側旋轉來達到同側小面關節關閉(close)的目的!
而且我們單純重複性的被動伸展動作,就好像在做Mekenize’s  extension  exercise一樣,是可以收到將突出的椎間盤歸位的效果。另外一點是,在正面向上的姿勢時,若是在特定節的腰椎下放一小毛巾、或是治療師的拳頭,那就會有該節小面關節向前滑動的效果了(repeated P to A  gliding)。

在孕婦的患者中,由於中間那片墊子是可以鬆動讓它下沉的,所以既可收到牽引的目的,而且孕婦的肚子不致於被強力的壓迫著,這是一般的腰牽引床無法做到的。


接下來是每一片的墊子(C'T'L drop piece),都可以隨時調整讓它掉落下來的力道需多少?
所以病人在趴著時,若是我們要做出P to A的動作?這個設計可以讓我們每次施在病人身上的力道都量化、一致化而不會過大。另外是在患者正面向上的時候,治療師將雙手放在頸椎下面,在最下面墊子擺動的同時,雙手給頸椎一個向腹側+向頭側的拉力,就可以達到牽引加向前滑動的效果(distraction+P to A gliding)。

而且可以隨著治療手擺位的頸椎節数不同來達到單節精準的功用!並且在牽引的過程中,頸椎並不會失去它應有向前突的弧度(lordotic curve),這是頸椎牽引所做不到的。並且這樣一來也可以同時治療頸腰椎!(右下圖)

再者,這種牽引方式不會對顳顎關節造成壓迫力,所以顳顎關節有問題的患者做此項治療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一項是,它有兩個ㄇ字型的鐵架,上面共有3條綁帶,中間一條是對準脊椎側彎中的頂點(X光片中最突的那一點)做調整,另外上下兩條是當做反抗力的(counter_force),所以在綁上帶子並且擺動的同時,就如同做牽引+側向滑動(distraction+side gliding)的動作。
 


所以,總結此項設備的優點是:
(1)某些急性期腰痛的患者、孕婦、脊椎側彎、顳顎關節有問題的病人是適用的。
(2)它可以同時達到牽引+關節鬆動術的功用(distraction+P toA gliding)。
(3)它可以在特定某一節上施加治療,這是一般頸腰牽引床無法做到的。
缺點是價格較昂貴,並且需一個治療師全程陪伴。
 
所以如何取捨這兩項治療儀器,就看各位物理治療師的需求了!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背部---膏肓痛


案例 Case

膏肓痛
在臨床上常會碰到患者抱怨膏肓處(即肩胛骨內側與脊椎的中間)酸痛緊繃,常常不知道要看哪一科的醫生而感到困擾!

 
 

關於膏肓痛

膏肓附近不舒服的起因有可幾種可能:
  1. 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脊髓外圍所引起的神經硬膜痛,特別是頸椎5、6節。將頸椎用力往前彎或是後仰+同側側彎+同側旋轉時會引發症狀。
  2. 胸椎肋骨關節錯位或是太緊。通常在側躺深呼吸坐著旋轉上半身時會引起前胸後背的酸痛。
  3. 肌筋膜炎所引起的傳導痛:中下斜方肌、提肩胛肌、大小菱形肌、多裂肌.、前鋸肌、後上鋸肌、棘下肌、闊背肌、斜角肌、胸髂肋肌。這些肌肉都可以在該塊肌肉上找到壓痛點。
  4. 胸椎棘上、棘間、橫突間韌帶慢性拉傷。
    在保持同一個姿勢較久、或駝背往前彎時會有症狀。脊椎正中間(棘突中間)會有尖銳(棘突上韌帶)或是鈍痛(棘突間韌帶)的壓痛點。
    以上都是我們物理治療領域中,可以用徒手治療加以治療的!

    但是還有幾個常見的問題也是我們要加以注意的:
    心臟方面:例如心肌梗塞、心絞痛、心房陣顫、心室陣顫等問題,通常都會伴隨有心搏過速、不穩、血壓過高過低、喘不過氣、胸悶、心臟快跳出來、盜汗、下巴酸的感覺之類的問題。並且患者會陳述膏肓痛時,若起來活動會更嚴重!疼痛的位置可能有左肩及向後到T2的位置。

    主動脈破裂:這時的疼痛應該是不尋常的突發性強烈上背痛,而且無關任何姿勢或活動。這時任何的物理治療都是禁止的!

    胃方面:傳導痛的位置大概在T4到T8的地方,患者可能還會有胃酸過多、進食前或進食過多都會胃痛、食慾不振、嘔吐等徵兆。

    帶狀皰疹:一般來說內臟的傳導痛都偏向界線不明顯的鈍痛!但是帶狀皰疹比較偏向尖銳的刺痛、灼熱痛、或是像眾多螞蟻在咬的癢痛。痛的方向依照所侵犯的神經而定。不過一般若是痛橫的方向,就要往肋間神經炎與帶狀皰疹來推論了。另外一個重點是此時病人的脊椎活動度都是正常的!
    而且活動也與症狀的出現與否無關。

    情緒方面:若是脊椎的活動度都正常,肌肉的觸診也引發不出症狀,而且患者喘不過氣的抱怨大於疼痛的陳述,再者,生命徵象都正常,周邊也無血循不好(諸如指甲顏色、手指溫度、脈搏強弱)的跡象,那就可能要往恐慌症、憂鬱症等方面來轉介了。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一些引起頭痛的肌肉之額肌和枕肌

 

關於額肌(frontalis) 

由第7對腦神經顏面神經所支配,前方在眉毛上方的皮膚下與眼輪匝肌相混合,後方靠頭皮的連接與枕肌共同作用。
這條肌肉讓人可以產生皺眉及眉毛上揚的臉部誇張動作(例如驚嚇時張大眼睛的動作),它也可以和枕肌一起合作產生頭皮向後滑動。
它的疼痛範圍通常都侷限在前額的地方,大致上就在這塊肌肉的範圍內,激痛點位於眉毛的內側上方。它的疼痛有時也會因為胸鎖乳突肌(鎖骨部分)的傳導痛所引起。另外這條肌肉若過緊可能也會造成框上神經(supraorbital N.)的壓迫,產生單側的前額痛。
它沒有特殊的檢查方式,只能靠透過輕壓前額時找到肌痛點與重現症狀來確診。治療的方式即是直接在肌肉上點狀加壓、按摩、以及情緒管理(避免皺眉及誇張表情)。



 

關於枕肌(occipitalis)

由第7對腦神經顏面神經所支配,它可以靠頭皮往後拉緊使額肌產生更大的動作。它的疼通區域涵蓋後腦杓、頭頂偏外側區、以及眼眶後面的深層痛、有時也會感到耳朵裡面痛。

此時要注意的是要跟大枕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做鑑別診斷:
枕肌造成的痛通常是深層的後腦杓痛,嚴重時患者會抱怨睡覺時躺在那一側很不舒服,熱敷後可以緩解。
大枕神經被枕骨下肌壓迫造成的神經炎痛通常是淺層的刺痛、灼熱痛。冰敷較有效,熱敷過可能更痛。
在視力不清、或是需要專注工作以及過度額肌收縮的人身上,常會發現枕肌處有壓痛點。
頸前深層的二腹肌(digastric m.)也常有傳導痛到後枕部,這也是要確認的。
治療的方式包括按摩及局部注射。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頸椎--頸椎X光判讀


案例 Case

探討頸椎X光片-
徒手治療工作者最常在工作上遇到患者拿著X光片來就診時,常常不知道應該要觀察的重點為何?

關於頸椎X光判讀

我在這邊整理出一些臨床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左圖)正面照 (C2-T1):
我們所要觀察的部份包括
(A)椎體形狀
上下終板(end plate)的界線是否完整清晰?
有時椎間板突出可能會造成終板的破裂,這有可能在側面照是看不出來的!
另一個重點是椎體中間兩個小圓圈(椎弓腳pedicle)的形狀,若是圈圈的線條不明確,看起來髒髒的,就要懷疑是否有腫瘤的侵蝕了!第三個是椎體的厚度要相鄰幾節比較,若某一節明顯較薄,代表發生過壓迫性骨折了 !
(B)椎間距離

 
上下節的椎間空間要互相比較,若是某一節特別小,代表那一節的椎間盤已經老化脫水或是破裂了!若是某一節特別大,有可能是那一節的椎間盤正處於急性發炎腫脹期。
(C)骨刺增生
這邊要注意的是兩邊Von Luschka 關節的地方,關節的外型應該是界線分明,兩邊尖尖的樣子。若是呈現白霧白霧的顏色,代表已經退化甚至可以看到骨刺的形成了。若遇到這類患者,做徒手治療時就要小心椎動脈的血循是否受到影響了(VBI)!
(D)外側楔形
可能有天生骨形成不全,或是曾經發生過骨折了。
(E)頸肋形成
若發現有頸肋,就要測試是否有胸廓出口症候群
(F)排列正確
若椎體中間兩個圓圈(椎弓腳pedicle)位置分布左右不平均,代表椎體有旋轉移位了!若是由中間的脊突來判定旋轉與否,容易因骨骼先天的異常而誤判。另一個是沿著相鄰兩節上下終板所畫出來的延長線應該是互相平行的,若並非如此,意味著上面那節椎體有側彎偏位了(sidebending)。
(G)棘突間距離
若是某兩節的棘突間距離是其他相鄰兩節的1.5倍以上,就有可能是這節受到hyper-flexion的傷害而脫位了。
(H)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跡象
正常的血管在X光片中是顯像不出來的,若可以見到脊椎兩側有如水管般的白色線條即是動脈硬化了。在徒手治療中要避免頸椎旋轉的角度過大,以免造成椎底動脈血循不足(VBI)的憾事!

(右圖)張口照(open mouth view C1-C2):
我們要觀察的重點包括:
(A)軸椎(C2)的齒突應該位於寰椎(C1)的正中間。
(B)兩個關節面的外側緣是垂直切齊的,而且關節面是互相平行的,若是C1的外側塊超過C2的關節面外緣,則有可能是C1的旋轉半脫位,或是齒突骨折或是Jeffersong氏骨折了。
(C)軸椎的齒突完整無任何骨折裂縫,注意是否有C2齒突先天有裂縫不連接的現象(Os odontoideum)。
(D)軸椎棘突外型分岔且位於中間,若頭部有少許傾斜(lateral tilt),則傾斜側的齒突與外側塊之間距離加大.但軸椎棘突仍位於中央。若頭部有大角度傾斜,則軸椎棘突偏向對側。

若頭部有少許轉動,則轉向那一側那一側的齒突與外側塊之間的距離變大,但軸椎棘突仍位於中央。若頭部有大角度轉動,則軸椎棘突偏向轉動側(頭向右轉則偏向右)。
 
(右圖)側面照
由上而下要注意的重點有
(A)寰枕韌帶(atlantoccipital ligament)的鈣化,又稱為Posterior ponticle。這也是造成VBI的成因之一。為了避免韌帶斷裂)應避免C0-C1之間的manipulation(右圖)
(B)寰椎齒突指標(ADI)是否過大,正常的大人應小於3mm,小孩應小於5mm。若是超過此數值,代表C1-C2間不穩定,橫韌帶有鬆弛或斷裂的情形。常見於車禍後、唐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此時徒手治療是絕對禁止的!!!(左上圖)
(C)Retropharyngeal space,又稱為prevertebral space在C2的位置量不應超過7mm,在C6的位置不應超過22mm。這在頸椎有外傷的情況下要評估血腫的嚴重程度!下圖中的E和F(左下圖)
(D)三條連續不中斷的平滑曲線以評估頸椎是否有不穩定的情形
(1)脊椎前側線(椎體前緣的連線)--上圖中的C
(2)脊椎後側線(椎體後緣的連線又稱為Georeo’s  line): 用於評估因為骨折、脫臼、退化、韌帶鬆弛所造成的不穩定最好用。上圖中的B
(3)後側脊髓腔線(椎弓板交接線又稱spinolaminal junction line) : 用於評估細微的齒突骨折與C1-C2半脫位最有用-上圖中的A
 
 
 (E)Pavlov’s  ratio : (椎管前後徑/椎體前後徑)的比值,在頸椎而言一般是1,若是小於0.82的話,就有椎管狹窄的可能性了。(但是C1除外,因為在C1中齒突與脊髓及蜘蛛膜下腔各佔1/3)。(右下圖)
(F)向前半脫位 : 在疑似半脫位的那一節,與相鄰下一節的椎體後緣各劃一條延長線,兩線所交的銳角應該小於11度,或是椎體後緣相差3.5mm以上時,就要懷疑有半脫位的可能性了。
 
 
(G)骨刺或唇型化(lipping): 若是在椎體上下終板的前緣有尖銳狀凸起,代表頸椎已經有退化的現象了。若是前方的骨刺有裂縫,則要懷疑患者曾經受過甩鞭症候群傷害的可能性。(左下圖)
 
(H)椎間距離,相鄰幾節的椎間距離互相比較,若有某一節的間隙過小,代表那一節的椎間盤有老化脫水、或是破裂的可能了
(I)椎體厚度,相鄰幾節互相比較,明顯較薄的那一節椎體有爆列性骨折(垂直的壓力使髓核由終板的位置壓入椎體)的病史了。(左圖)
(J)小面關節半脫位 : 在錯位的那一節,小面關節面會有類似蝴蝶結的外型。(右下圖)

斜位照(左圖),最主要是觀察小面關節或Luschka關節是否有骨刺生成,正常的椎間孔應該是橢圓形的,若是孔呈現8字型就代表有骨刺生成,而且已經侵入椎間孔了。
 
 
 
以上這些是我們在做頸椎徒手治療之前,應該在X光片上所應注意到的一些事項。希望對治療者有所幫助,才不會造成一些傷害到病人憾事。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膝關節--貝克氏囊腫(Baker’s cyst)


案例 Case

小明半年前從樓梯跌下,在醫院接受了關節鏡的內側半月軟骨修補術,術後癒後不錯,但是最近重回籃球場後,某一天起床後,突然發現膝蓋後方腫了一個如乒乓球大小的團塊,摸起來QQ軟軟脹脹的,並不會很痛,但是膝蓋彎起來時後側有卡住的感覺,並且痛感較直接觸摸時來的強烈。 原來小明是因為半月軟骨的破裂舊傷,導致了貝克氏囊腫。
 

關於貝克氏囊腫 Baker’s cyst

貝克氏囊腫常常是骨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滑液膜炎、半月軟骨裂傷(尤其是半月軟骨的中央後角)
這是因為關節內軟骨或其他滑液膜因發炎刺激,致使關節內液大量增生。膝關節彎曲時,前側關節內壓較大,致使關節液流向後方的半膜肌腱與誹腸肌滑液囊。若量過大,則擴張成貝克氏囊腫。而且液體的流向通常是單行道的,所以自行恢復的可能性較低。
老年人較常患囊腫與關節囊後側變薄有關。
下的產物。 發作時在膝蓋後方膕窩處會出現如兵乓球大的團塊,摸起有如粉稞般,QQ軟軟厚厚脹脹的。在膝蓋彎曲時候方有卡住及疼痛的感覺,而且在重複的彎曲伸展膝蓋後情況會更惡化。
       假使囊腫突然破裂,會造成小腿後方的劇痛與腫脹、陽性的Homan’s Test(在直膝抬腿加腳踝背屈,與屈膝抬腿加腳踝背屈的兩種姿勢下去捏小腿肚,兩者的疼痛度是一樣的)。
        但是必須用靜脈杜卜勒超音波來與靜脈栓塞做鑑別診斷。若有腫瘤的疑慮,則要用MRI來鑑別(囊腫內富含水份,所以在T1顯像中會較黑、在T2現象中會較白)。
       少數的兒童會患有囊腫。但幸運的是,大部分兒童患者都是良性的,不需治療也可自行恢復。
成人的患者需要用10ml的空針先將關節內液抽出,再注射入類固醇。
       若抽出的內液含血絲,則要考慮骨折或軟骨破裂的可能性。若抽出的滑液看似不乾淨,則要做細菌培養。 通常內液的抽取可能不只一次。

若這些治療都無效,就要考慮關節鏡或開放式的切除手術。
總結貝克氏囊腫通常只是關節內其他構造遭受傷害的產物,最終治療的方法還是找出真正的受傷處加以修復。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肩關節--彈響肩胛 Snapping Scapula Syndrome


案例 Case

小明平時活動肩膀時總會聽到背部上方有啪搭的聲音,因為都不會痛,所以就不以為意了!然而在這次的籃球比賽中,擔任中鋒的他為了得勝,整場總共捉下30個藍板球,但是回家後他就覺得肩胛骨上方靠近脊椎的地方有一個點很痛,即使沒動時都痛!
其實小明患的是彈響肩胛(snapping scapula syndrome)造成的滑液囊炎!
 

關於彈響肩胛   Snapping Scapula Syndrome

Snapping scapula syndro
  1. 第一個是骨骼的異常>>>由於肋骨或是肩胛骨曾經骨折過,造成骨骼的外型增生或相對位置錯誤,使得肩胛骨在滑過胸廓上時產生摩擦。
  2. Luschka’s tubercles(X片中可發現),這是因為在肩胛骨上角的前側面的地方,天生弧度不對或是表面隆起過大,致使摩擦機會增高,而且在這些不正常的骨骼下方可能會新生一個滑液囊,假使肩胛過度滑動時,這個新生的滑液囊就又是一個新的發炎點了!(右圖)
  3. 原因是軟組織的影響,在肩胛骨的前側有兩條肌肉附著於上,分別是前鋸肌與肩胛下肌,而且在前鋸肌的前後各有一個滑液囊稱為supraserratusr及 infraserratus bursae,當肩高舉的動作過多時(例如投手或打籃球拉籃板的動作)這兩個滑液囊會因過度摩擦而發炎!(下圖)
  4. 第四個因素是肩胛下肌無力,造成肩胛骨過度靠近肋骨,增加碰撞的機率。
 

 

治療方法包含:

(a)NSAID的藥物例如Aspirin與Ibuprofen
(b)冰敷
(c)局部注射cortisone於發炎的滑液囊上
(d)強化肩胛下肌的肌力
(e)手術移除一小塊的肩胛骨上角bone resection
(f)關節鏡移除發炎的滑液囊bursectomy
手術(此指上角切除)完後需配戴sling一段時間,被動關節運動儘早開始,但是主動關節運動需8星期後再開始(因為有些肌肉例如提肩胛肌的終點被改變,為確定附著處已癒合。)所以阻力性的運動約3個月後再進行!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髖關節--彈響腿


案例 Case

小明在一次的運動會100公尺跑步中,拉傷了靠近鼠蹊部的地方,當下很痛,但是過了一星期後疼痛已經大幅減輕了。然而現在每次穿脫褲子的時候,鼠蹊部都會有嗒嗒的聲音,不過並不會引起疼痛,其實小明的症狀稱為彈響腿(Snapping Hip)。

關於彈響腿

第一種 是因為在股骨大轉子(靠近髖關節外側的地方)由於緊縮的臀大肌肌腱,或是脛髂束在大轉子滑動。聲音通常在髖關節彎曲伸展的動作中會產生,若是再加上髖關節內收,則會更明顯。
        第二種 位於前面靠近鼠蹊部的位置,這是由於髂腰肌肌腱在股骨小轉子上、或是髂股韌帶在股骨上滑動的因素。一般是在髖關節由完全彎曲慢慢伸直到約45度的時侯會產生。 以上兩種都是我可以聽到聲音並且可以觸診到肌腱滑過去的感覺。
        第三種 是因為髖關節內有小碎塊,或是髖臼盂唇撕裂所造成的。通常在站立腳不動的情形下去扭腰,或是我們把患者的髖關節做出伸直+內收+外轉的動作時會產生喀嗒聲。
一般來說彈響腿通常都不太會痛,除非合併肌腱炎或滑液囊炎才會有痛感。不過這總是一種不正常的摩擦現象,最好還是找專業人員診斷,將過緊的肌肉放鬆,以免造成更嚴重的病症 。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


頸椎--頸椎管狹窄


案例 Case

  60多歲男子主訴有頸(3/4/5/6)腰(3/4/5)薦(1)椎間盤突出病史多年,麻痛的現象時好時壞,未料半年前一次下樓梯時,忽然雙腿癱軟跌落下來,事後約半小時雙腿毫無知覺,而且當天晚上肩部以下麻痛加劇,雙手有如觸電般的麻木刺痛。
  隔天評估患者時,下肢的肌力都正常,但是步態呈現不穩的現象,幾天後患者反應頭向後仰時,從頸部後方彷彿有一股熱流傳達到腳底,而且腳底有灼熱感,但用手去摸卻是冰冰的。另一現象是,走約100公尺不到就會覺得彷彿雙腿被拉著般跨不出去,而且腳的灼熱麻木感又重現了!
接下來的3個月內,患者接受了頸椎與腰椎的融合術合併人工椎間盤植入(fusion with artificial disc implant)。然而患者表示術後的改善很小,雙手雙腿麻木緊繃,無法行走超過500公尺,頸部後仰時熱流與雙腳無力的情形依舊!到醫院複診照了MRI後,發現頸部椎管狹窄的情形仍不理想,於是醫師建議再做一次laminoplasty手術。
 
 

關於頸椎管狹窄

其實當初患者所患的疾病是:頸椎間盤突出合併頸椎椎管狹窄與腰椎的威間盤突出合併椎孔狹窄。
頸椎椎管狹窄好發於50歲以上的老人
  1. 發生的原因包括:先天管徑過小(Pavlov"s ratio小於0.8)
  2. 黃韌帶肥厚
  3. 後縱韌帶鈣化
  4. 關節長骨刺
  5. 椎間盤後方突出或破裂碎塊疝出
  6. 血腫
  7. 腫瘤
  8. 外傷造成向前滑脫
  9. 原發性骨頭肥大症

臨床的症狀有:

A.先期可能有頸部合併兩肩胛內側酸痛
B.兩側上肢麻木刺痛緊繃,精細動作笨拙
C頸部後仰時症狀加劇並可能下傳至腳底
D脊髓病徵(兩側上下肢深層肌腱反射DTR增加,步態改變, 陽性Lhermitte"sign,下肢痙攣性輕癱 spasticparesis)
E嚴重者會有排便排尿及性功能障礙           

 

 

 治療方法包含:

    只有椎間盤突出這項病因可藉由徒手治療加以改善,但是若是已經出現脊髓病徵的話,則治療手法應趨向保守方向。其餘可能還是要以手術為第一選擇!所以大致來說,椎管狹窄的病因眾多,且多是漸進惡化的,唯有在椎間盤突出或老化發生初期,即時的物理治療介入,否則大多都需手術治療!而且預後的理想度也都偏低!                                                    
                                                      
                                                           芳澤徒手保健中心http://rehabilitation.smartwe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