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踝關節-----踝關節附近常見的傷害.....Part I

踝關節附近常見的傷害.....Part I


學理上的踝關節是指脛骨腓骨距骨這三塊骨頭所構成的關節這附近的受傷是每個人幾乎都會碰到的問題,扣除腰薦神經的傳導痛以外,疼痛的位置通常就是病灶所在所以我們在此粗略的分成外側內側與後側來討論


A)前外側上方....遠端脛骨腓骨韌帶聯合的傷害,通常疼痛點會比一般的腳踝"翻腳刀"更前上方,又稱為高位的踝扭傷。



臨床上可以擠壓測試squeeze test)與外旋測試來檢測:
1)擠壓測試...

測試者握住小腿近端並且向中間擠壓脛骨與腓骨若是在小腿遠端韌帶聯合的地方有痛感即是陽性反應

2)外旋測試...
















踝關節擺在生理位置測試者一手固定小腿另一手外旋踝關節若是痛在韌帶聯合的位置即是陽性反應

這地方的傷還通常與腓骨骨折、或是內側三角韌帶拉傷相伴。

一般來說,脛骨腓骨韌帶聯合的受傷,都比單純外側韌帶拉傷來得嚴重且無法承重。

在正常的踝關節前後照X光片中,脛骨與腓骨應該重疊6mm以上(Mortise view即踝關節擺在內轉15度左右也應>1mm),否則要懷疑此韌帶聯合有斷裂的可能性,而且內外踝之間的距離在外觀上也會比正常側來的寬。




若是在腳踝外旋的stress-view(下圖)將會看到脛腓骨有分離的現象。



這地方的部分撕裂傷,通常需要石膏或是固定較好的護具固定68週,而且之後的本體感覺訓練更是要加強的項目。

若是完全斷裂的話,則需韌帶縫合手術,並且利用螺絲或是一種"tightrope"的裝置固定遠端脛骨腓骨關節34個月。





影像來源節錄自
http://www.arthrex.com/resources/animation/xHuGRg9MtUSOgAFBW3kgEA/knotless-tightrope-syndesmosis

B)外踝前下方...前距骨腓骨韌帶(簡稱ATFL),長約2公分,寬約1公分,厚約0.2公分,是踝內翻(俗稱翻腳刀)時最容易發生拉傷的韌帶。我們可以在腓骨的前緣摸到壓痛點,通常是腳蹠屈+內翻(plantarflexion+inversion)所造成的。


ATFL的拉傷對於超音波與徒手治療的橫向按摩反應是相當良好的而且事後本體感覺的再訓練也是必須的

 C)外踝下方...跟腓韌帶(簡稱CFL),與ATFL同為踝關節最易拉傷的韌帶。壓痛點位於腓骨下方,踝內翻時最易感到疼痛,徒手治療的深層橫向按摩仍是治療首選。

 D)靠近外踝的關節內...



在踝關節骨折術後、老年、或是習慣性外側韌帶拉傷的患者中,蹲下或是背屈其腳踝時,常會抱怨踝關節"卡卡的",外踝前緣或下緣有些腫腫的,這通常是因為該處長期發炎,造成軟組織(滑液膜或關節囊)增生、或是脛骨下端前唇的地方長骨刺所導致。處理的方式通常需要關節鏡清除,與徒手治療的關節鬆動術。

E)外踝後方...腓長腓短肌腱炎,有些職業需要不斷上下踩踏板(例如司機踩離合器、外科醫師開刀時用腳控制開關),會造成這兩條肌腱過度使用,而且在外踝後側的上下腓肌支持帶中不斷的摩擦而發炎。若是踝拉傷過於嚴重造成支持帶斷裂,則患者在做出踝背屈的動作時,會引發腓肌半脫位的現象,而在外踝後方有"啪"的聲響並且伴隨著疼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